10 李冠頡 青春第二課讀後感

只有青春能啟發青春,也只有青春能說服青春。閱讀別人的青春故事不只在發現自己的青春,更要從中擷取關於青春的知識。

    當愛因斯坦興匆匆地去報考一家技術學院時,因為語文和生物等科的分數很低而落榜了,幸好校長發現它的物理和數學分數奇高,而通融他,結果他最後成為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。

    南丁格爾經常坐著馬車四處旅行,周旋於王公貴婦、才子佳人之間的她,在十七歲的某一天,忽然覺得自己像聖女貞德般,聽到上帝對她的召喚。所謂「神的召喚」,其實就是「良知的聲音」,它的的聲音雖然微弱,但除非你聽從了它,否則它的呼喚是不會停止的。

    安德魯他們家因為在蘇格蘭生存不下去了,所以移民到美國來;他十三歲就去紡織廠當童工,在熱死人的鍋爐邊燒火和令人作嘔的油池裡進紗管,但他最後成為了世界第二富豪,他認為他繼承了最豐厚的遺產,他體會了父母的辛勞和努力上進的心,使他勝過所有富家子弟。

    魯道芙小時候因肺炎差點死了,好險最後撿回一條命。她第一次賽跑最後一名,接下來幾次也一樣墊底。但她不放棄,最後變成了二十世紀跑最快的女人。味吉爾說:「他們能,因為他們相信他們能。」若要化不可能為可能,不是把「不」擦掉而已,而是「不要」光說不練、半途而廢。

    陳喆認為自己不夠好,只會讓母親擔心,但是她最後卻成為了一名女作家,她說:「我總覺得我是一個被命運之神特別眷顧的女人,擁有很多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。可是,誰能真正知道,我對『成長』付出的代價呢?」一個人只在掙扎、學習與克服中,才能真正成長,成為英雄與勝利者。

    王建民在少棒隊的時候,並沒有受到特別的注意;也不像其他運動員好動而毛躁,她以一顆平靜的心,默默地在那裏練球,最後變成了大聯盟的王牌投手。他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,他能夠「晚成」有兩個原因:一是有一顆安靜、平穩的心;二是遇到好的老師及教練。王建民就像龜兔賽跑的烏龜一樣,緩慢且穩定,贏得賽跑。

    當老虎練習打球時,作為教練的父親一再在旁邊製造各種刺激和干擾,目的是為了訓練他習慣於各種突發狀況,不要為此而分心、動怒。最後他成為揚名國際的高爾夫球好手。他受到的訓練就像蘇洵說的:「為將之道,當先治心;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。.」說到底,「責任在自己」,自我磨練才是最可靠的。

    關穎珊原本溜冰排名第三,在壓軸的自選曲項目,她放手一搏,使出最高難度的三旋跳,還連跳兩次。這樣的冒險可能使她當場出糗,失敗得很難看,但是她成功了,而且反敗為勝,勇奪冠軍。她說:「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,才後悔自己有潛力卻沒有發揮。」人生很少是一帆風順的,在必要的時候,你必須勇於放手一搏!

    在青春年華,我們以彩虹為衣,如黃道十二宮般勇敢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