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 陳姿諺 青春第二課
23 陳姿諺 青春第二課
「青春第二課」這本書裡敘述了多則名人的故事,這些故事告訴了我只有青春能啟發青春,也只有青春能說服青春。
在輯一中我最喜歡「他筆試第一,體格丙下」,故事中杜聰明在入學考試中筆試雖然獲得第一,但體格卻是不及格,入學後因自覺自己體格差人一截,所以持之以恆的鍛鍊,最後以第一名畢業。培根說: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賓館,生病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。很多人仗著自己年輕力壯,焚膏油以繼晷,任意揮霍自己的健康,這是最得不償失的行為,因為健康失去了就很難再挽回。
在輯二中我最喜歡「他做到了,因為他敢」,故事中伊莉多娜·鄧肯,當全家人餓著肚子發愁時,他都匯到麵包店或肉舖用甜言蜜語和老闆要一些吃的。長大後的她被稱為「現代舞的開路先鋒」。勇氣是讓所有其他優點攀爬的樓梯,不管你有多麼诶大的夢想、有多麼優秀的能力,但若是線縮頭烏龜不敢放手去做,那一且都只是可笑的空想。
在輯三中我最喜歡「走出教室的十五歲的女孩」,故事中康多莉莎·賴斯。一位教授引用電晶體之父夏克雷的話,說「現代文明是由基因遺傳較優秀的白人所創造,認為黑人是比白人低劣的人種。」康多莉莎·賴斯從小功課優秀且多才多藝,她的父母提供她最好的學習機會,母親更在提醒她要勇於對生活裡無所不在種族歧視說「不」,後來她成為小布希總統的國務卿。要不一樣的人生,除了要勇闖入禁區的勇氣歪,更要有能夠帶來突破的真本領。
在輯四我最喜歡的是「跑得最快的女人」,故事中蔚瑪·魯道芙從小體弱多病,四歲時得了一場肺炎、猩紅熱,又加上麻疹,差點一命嗚呼,左腿幾乎麻痺,可能一輩子都要用拐杖走路,她 的母親不死心,赴五十哩外的教學醫院就醫。先在的她能像普通人一樣正常行走,在一九六零年羅馬奧運會上,為美國奪的三面金牌,被譽為「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」。羅馬詩人味吉爾說:「他們能,因為他們相信他們能。」雖然心想不一定是成,但若要化不可能為可能,不是把不字擦掉即可,而是不要光說不練、半途而廢。
在輯五中我最喜歡「因為重聽而擁抱電報機」,故事中湯瑪士·愛迪生,因為重聽使他在人際溝通上產生困難,把更多時間花在實驗上,一段時間後,他製造了一部改良的電報機。凡是有弊就有利,重聽、目盲…都是缺陷,但若能善加利用,「缺陷」也能變成優點。
在輯六中我最喜歡「舞出不一樣的自己」,故事中的許宜芳對讀書沒什麼興趣,但在舞蹈中找到了興趣,然過程遇到了許多困難,但她沒有放棄,以加倍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,不負苦心人,她獲得保送國立藝術學院,後來成為雲門舞集的首席舞者,線更成立了自己的「拉芳 · Lafa」舞團。很多人的努力只有三分鐘熱度,但如何及時起床、風雨無阻地去練習、十年如一的堅持,則需要相當的「自律」-我管理和自我鞭策。
在輯七我最喜歡「寫悔過書的偷竊者」,故事中莫罕達·甘地以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領導印度人民脫離英國的殖名統治。每個人在青少年時期都會面臨服從與反抗、紀律與自由、理想與慾望、善與惡的衝突,甘地也曾叛逆、墮落過,但最後他理想與善念戰勝了慾望和惡念,不再吃肉、吸菸、偷竊、自殺,並且真心悔改。人難免會犯錯,重要的不是從不犯錯,而是要知錯能改,真心懺悔。
在輯八我最喜歡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故事中劉謙在八歲時看了一場魔術表演後就為之著迷,十二歲時獲得台灣青少年魔術大賽冠軍,就讀高中時在一家外商尾牙宴會上表演,但因為太緊張,表演的很糟。在那之後,她明白了所謂「成功的演出」,不適單靠技術而已,還牽涉到很多因素,只有不嫌麻煩的反覆苦練,才能有出神入化的技巧。路,是人走出來的,但準備充分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更自在。